(譯自英文原稿)
1967年,Arno Penzias 和 Robert Wilson 第一次測量到來自太空的 3 K 微波輻射。它很快就被證實為宇宙創生後留下的遺跡,其後隨宇宙膨脹而受到紅移。Penzias 和 Wilson 因此而獲得 197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文學家馬上意識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提供了有關宇宙結構和演化的極重要的資訊,可以用它探測宇宙在大爆炸後不到 40 萬年時物質和能量的分佈。隨後,眾多實驗紛紛跟進。2006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給 John Mather 和 George Smoot,表彰他們用 COBE 衛星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譜並探測到其各向異性。
2001 年威爾琴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衛星(WMAP)升空,它對全天宇宙微波背景亮度分佈進行了極為精確的高分辨的成像觀測。其測量溫度變化的靈敏度達到百萬份之一。由查理斯‧班尼特(Charles L Bennett),萊曼‧佩治(Lyman A Page Jr) 和戴維‧斯佩格 (David N Spergel) 領導的 WMAP 小組,通過分析這些微小的變化,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測量了宇宙基本參數,包括宇宙的幾何,年齡和物質組成。即:宇宙的幾何是平坦的,它的年齡是137.5 ± 1.3 億年。宇宙是由暗能量(佔72.1 ± 1.5 %)、暗物質 (佔23.3 ± 1.3 %)和重子物質(佔4.6 ± 0.1 %)組成。WMAP 的測量結果開創了精確宇宙學的時代,對天文學、宇宙學和物理學產生重大影響。
班尼特是 WMAP 的首席研究員,全面負責 WMAP;佩治是儀器專家,領導了儀器的硬體發展,他對儀器的理解保證了科學資料的正確分析和解釋;斯佩格負責 WMAP 的理論部分,他在制定 WMAP 最早的科學需求及領導科學分析方面起關鍵作用。
為表彰他們的傑出貢獻,班尼特、佩治和斯佩格共同獲得 2010 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
邵逸夫天文學獎遴選委員會
2010年5月27日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