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體內有某種細胞藉著釋放化學物質,傳遞到其他細胞,以控制他們的行為。這些化學物質可控制生命中重要的過程,諸如腦功能、心臟泵血及生殖等等現象。羅伯特・尼科威教授(Professor Robert Lefkowitz)從事這方面研究達三十五年,揭示了這些化學信號如何被細胞接受和表達的奧秘。其關鍵在於受體細胞膜表面具有一組G-蛋白偶聯受體(GPCR)。GPCR與其他受體不同,來回穿膜七次,又稱七次穿膜受體。在1970年代,尼科威教授開始設法分離這種受體及鑒定其結構,當時七次穿膜受體仍是個理論的概念。在1986年尼科威教授和Merck Sharp 和 Dohme研究所的同事合作,分離了第一個這類受體的基因並闡明它的初級蛋白結構,是一項重要突破。從此尼科威教授和其他科學家,努力不懈,陸續發現上百種這類受體,不同受體各有分工,針對特有的化學信號。尼科威教授更進一步發現,這類受體並不是一直激活的,他們傳遞信息後,就被另一種反饋機制沈默,以防止過度的刺激。在研究反饋機制的過程中,尼科威教授又發現一類新蛋白。他們不但能沈默受體,且在生理上有重要的功能,例如控制細胞的生長和分化。許多科學家從事有關信號傳遞的研究,各有貢獻,但尼科威教授卻首創先河,一直領先。許多沿用已久的藥物,能有效治病,但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經過尼科威教授的研究,製藥公司現在才進一步瞭解,這些藥物如何控制疾病。這些藥物包括用於高血壓和心臟衰竭的β-阻斷劑(如propronolol);醫治胃潰瘍的H2拮抗劑(如cimetidine);醫治過敏症的H1拮抗劑(如chlorpheniramine)和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拮抗劑(如clozapine)。利用這方面的知識,藥廠可以尋找更多新藥物,針對這類G-蛋白偶聯受體,來治療各種疾病。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遴選委員會
2007年6月12日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