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自英文原稿)
生物体内有某种细胞藉著释放化学物质,传递到其他细胞,以控制他们的行为。这些化学物质可控制生命中重要的过程,诸如脑功能、心脏泵血及生殖等等现象。罗伯特・尼科威教授(Professor Robert Lefkowitz)从事这方面研究达三十五年,揭示了这些化学信号如何被细胞接受和表达的奥秘。其关键在於受体细胞膜表面具有一组G-蛋白偶联受体(GPCR)。GPCR与其他受体不同,来回穿膜七次,又称七次穿膜受体。在1970年代,尼科威教授开始设法分离这种受体及鉴定其结构,当时七次穿膜受体仍是个理论的概念。在1986年尼科威教授和Merck Sharp 和 Dohme研究所的同事合作,分离了第一个这类受体的基因并阐明它的初级蛋白结构,是一项重要突破。从此尼科威教授和其他科学家,努力不懈,陆续发现上百种这类受体,不同受体各有分工,针对特有的化学信号。尼科威教授更进一步发现,这类受体并不是一直激活的,他们传递信息后,就被另一种反馈机制沈默,以防止过度的刺激。在研究反馈机制的过程中,尼科威教授又发现一类新蛋白。他们不但能沈默受体,且在生理上有重要的功能,例如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许多科学家从事有关信号传递的研究,各有贡献,但尼科威教授却首创先河,一直领先。许多沿用已久的药物,能有效治病,但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过尼科威教授的研究,制药公司现在才进一步了解,这些药物如何控制疾病。这些药物包括用於高血压和心脏衰竭的β-阻断剂(如propronolol);医治胃溃疡的H2拮抗剂(如cimetidine);医治过敏症的H1拮抗剂(如chlorpheniramine)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拮抗剂(如clozapine)。利用这方面的知识,药厂可以寻找更多新药物,针对这类G-蛋白偶联受体,来治疗各种疾病。
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遴选委员会
2007年6月12日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