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自英文原稿)
人体由上万亿个细胞组成。每天有上十亿个细胞凋亡并由新生细胞所取代。细胞的生成和凋亡必须精确地平衡。如果细胞生成太多,器官就会长大成为癌,反之,器官将退化,引起如阿尔滋海默症这样的病变。控制细胞生成的因子已经研究了许多年,并且已经了解得很多。相反,直到豪尔维兹揭示蛔虫有一个称为细胞按程序凋亡,由基因决定的控制机制以前,人们认为细胞凋亡是无序的。虽然知道了这个现象,可是直到王晓东证明它是由细胞器―线粒体―执行的以前,细胞按程序凋亡的生物化学机制是不清楚的。过去,人们认为线粒体的功能只是一个能量发生器。
每一个有细胞核的动物细胞都有许多线粒体。线粒体是一个由膜组成的微小的结构,充满了氧化食品和生成高能化合物的酶。当细胞按程序凋亡时,线粒体释放触发细胞凋亡的一些蛋白,其中之一是细胞色素C。长久以来,人们只知道细胞色素C是产能系统必要的成份。王晓东用了聪明的生物化学方法,证明由线粒体来的细胞色素 C 触发一联串反应,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碎裂,细胞膜溶解以及凋亡的细胞被邻近的清扫细胞所吞噬。为了遏制细胞色素C的自杀作用,细胞产生阻遏caspase活力的蛋白。王晓东证明线粒体释放另外一种蛋白,使细胞凋亡得以完成。
王晓东的这些发现对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启示。药厂大力发展能遏制线粒体蛋白致命作用的药品。这样的药品可能可以防止在心肌梗塞和缺血性中风这样一些情况下,因低氧引起的细胞按程序凋亡。另一方面,癌细胞通过产生遏制由线粒体来的一些蛋白,防止细胞按程序凋亡,从而得以存活。药厂发展摹拟线粒体启动细胞凋亡的分子的药品,克服癌细胞防止按程序凋亡的能力,从而消除癌。
由於王晓东和其他一些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们 (其中最有名的是已故的可尔斯梅业尔) 的工作,细胞按程序凋亡的机制已经了解得和细胞按程序生成的一样多,因而使人们对於完整地了解动物生命有了不偏不倚的知识。
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遴选委员会
2006年6月21日 香港